在水利泵站的日常運維中,水泵軸的測量是確保設備高效運行的關鍵環節。軸體若出現偏差或磨損,輕則影響出水效率,重則導致機組振動甚至葉輪損壞。本文將系統介紹水泵軸測量的標準化操作流程。
一、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關閉電源并排空管道存水后,需拆除聯軸器護罩,使用百分表固定架將檢測工具安裝在泵軸端面。同時檢查軸表面是否有明顯銹蝕或機械損傷,必要時用細砂紙打磨測量部位。準備游標卡尺、激光對中儀等工具,確保環境光線充足。
二、徑向跳動值檢測
將百分表測頭垂直抵住軸頸中部,手動盤車旋轉泵軸360°。標準規定跳動值不得超過0.05mm/m,若超出范圍需記錄最大偏差方位。特別注意軸承位和機械密封段的測量數據,這兩個部位對同心度要求最為嚴格。
三、軸向竄動量測試
使用撬杠對軸施加軸向推力,配合百分表觀察位移量。多級離心泵的允許竄動量通常控制在0.10-0.15mm之間。測試時需反復操作3次取平均值,避免因軸承游隙導致的測量誤差。
四、激光對中技術應用
現代泵站普遍采用激光對中儀進行軸系校準。將發射器與接收器分別安裝于電機軸和水泵軸,通過自動計算生成三維偏差數據。該方法精度可達±0.01mm,比傳統雙表法效率提升60%以上。
五、數據記錄與趨勢分析
建議建立每臺機組的軸系測量檔案,包含溫度、振動值等關聯參數。通過歷史數據對比可預判軸瓦磨損情況,例如某泵站通過分析發現軸向竄動量每月增加0.02mm,及時更換推力軸承避免了設備故障。
測量完成后需涂抹防銹油并恢復防護罩。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運行超過5年的老泵站,建議每季度重復檢測,新設備則可放寬至半年周期。規范的軸系測量能使水泵效率保持設計值的95%以上,顯著降低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