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冶金連鑄生產過程中,高溫環境對傳感器的性能提出了嚴峻挑戰。選擇合適的耐高溫傳感器不僅能確保溫度數據的準確性,還能顯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1. 明確工作溫度范圍
冶金連鑄機的結晶器區域溫度通常高達800-1200℃,需選擇量程覆蓋實際溫度120%以上的傳感器。例如K型熱電偶在1300℃下仍能保持穩定,而部分紅外傳感器可測量1600℃以上的極端環境。
2. 關注響應速度與精度
連鑄工藝要求傳感器響應時間≤0.5秒,測量精度需達±1℃。鎧裝熱電偶因熱惰性小成為首選,其0.3-0.8秒的響應速度可實時捕捉鋼水溫度波動。
3. 機械防護等級要求
傳感器應具備IP67以上防護等級,不銹鋼外殼能有效抵御鋼渣噴濺。特殊設計的陶瓷保護管可承受10bar以上水壓,適應二冷區的強冷卻環境。
4. 信號傳輸穩定性
采用雙層屏蔽電纜可抑制電磁干擾,4-20mA電流信號比電壓信號更適合長距離傳輸。某鋼廠案例顯示,改用光纖測溫系統后信號衰減率降低73%。
5. 維護便捷性設計
快速插拔接口可縮短更換時間,模塊化結構使單個部件損壞無需整體更換。某企業采用帶自診斷功能的傳感器后,故障排查時間縮短60%。
6. 行業認證與案例驗證
優先選擇通過CE、ATEX認證的產品。國內某大型鋼廠應用某品牌傳感器后,連續18個月無故障運行,年節約維護成本超120萬元。
通過綜合考量這些關鍵因素,企業可建立科學的傳感器選型體系,為連鑄生產線的穩定運行提供可靠保障。定期校準(建議每3個月一次)和建立傳感器壽命檔案同樣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