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工業自動化和精密測量領域,對位移的精確檢測是確保設備高效、可靠運行的關鍵。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作為一種高性能的位置檢測元件,以其獨特的技術優勢,能夠同時實現線性位移和絕對位置的精確測量,滿足了眾多高端應用場景的嚴苛需求。本文將深入剖析其實現同步檢測的核心原理與技術細節。
磁致伸縮效應的基本原理是傳感器工作的基石。某些特殊的鐵磁材料,如鐵鈷合金制成的波導絲,具備一種獨特的物理特性:當它們處于變化的磁場中時,其自身的物理長度會發生微小的改變,這種現象被稱為磁致伸縮效應。反之,當對這些材料施加機械應力時,其內部的磁化狀態也會發生變化。傳感器巧妙地利用了前一種效應來進行位置測量。具體而言,一個被稱為位置磁鐵的可移動磁鐵,被安裝在被測物體上,它會在其周圍產生一個軸向的磁場。
傳感器實現位置檢測的核心在于詢問脈沖與扭轉應力波的產生。傳感器的電子倉部分會周期性地產生一個短暫的電流脈沖,即“詢問脈沖”,并將該脈沖施加到貫穿傳感器測桿全長的波導絲上。這個電流脈沖本身也會產生一個環繞波導絲的周向磁場。當這個周向磁場與位置磁鐵產生的軸向磁場在磁鐵所在位置相遇時,根據維德曼效應,二者的矢量疊加會在波導絲的該點處瞬間產生一個扭轉應力(機械波)。
扭轉應力波以固定的聲速(約2800m/s-3000m/s)同時向波導絲的兩端傳播。向一端傳播的波會被阻尼材料吸收,以避免反射干擾。而向另一端傳播的波,則攜帶著位置磁鐵的絕對位置信息,朝著傳感器電子倉內的檢測裝置傳播。
時間差的精密測量是實現位置計算的關鍵。在電子倉發出詢問脈沖的同一瞬間,一個高精度的計時器便立即啟動。當扭轉應力波傳播到電子倉端的檢測裝置(通常是一個線圈或特殊結構)時,檢測裝置會感知到這個機械振動并將其轉換為一個電信號,即“返回脈沖”。計時器在接收到返回脈沖的瞬間停止計時,從而精確獲得從發出詢問脈沖到接收到返回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 Δt。
線性位置與絕對位置的同步輸出是傳感器的最終成果。由于應力波在波導絲中的傳播速度v是恒定且已知的,根據簡單的物理公式 s = v * Δt / 2(除以2是因為波傳播了一個來回的距離),電子倉內的微處理器可以立即計算出位置磁鐵距離檢測端的絕對距離s。這個計算出的s值,既是當前位置相對于零點的線性位移量,由于其測量基準是固定的(電子倉位置),因此它也是一個絕對的、無需重復歸零的位置值。傳感器將此計算結果通過模擬量(如4-20mA、0-10V)或數字接口(如SSI、IO-Link、CANopen)實時輸出,從而同步提供了高精度的線性位移和絕對位置信息。
綜上所述,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通過將磁場位置信息轉換為應力波,并精確測量其傳播時間,成功地將模擬的物理位移量轉化為精確的數字時間量進行計算,最終實現了非接觸、高可靠性、高精度的線性與絕對位置同步檢測。這一獨特的技術路徑使其在液壓缸定位、伺服壓裝、注塑機以及木材加工機械等眾多工業領域發揮著不可或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