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生產流程中,連鑄機扇形段的測量精度直接影響鑄坯質量和設備壽命。本文將系統(tǒng)講解扇形段的關鍵檢測技術,幫助技術人員實現(xiàn)精準維護。
一、扇形段對中檢測
使用激光跟蹤儀或全站儀建立基準軸線,測量各扇形段輥道的中心偏差。建議采用"三點對中法",先調整基準段,再依次校準相鄰段,累計誤差需控制在±0.5mm以內。高溫環(huán)境下需考慮熱膨脹補償,測量前應保持設備連續(xù)運轉4小時以上。
二、輥縫尺寸測量
采用專用楔形塞尺或電子測厚儀,在設備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狀態(tài)下檢測。重點測量扇形段入口、中部、出口三處輥縫,同一截面需測量3個不同相位點。動態(tài)測量時建議使用非接觸式激光測距儀,采樣頻率不低于100Hz。
三、輥子平行度校驗
通過千分表配合標準檢測棒進行檢測,要求相鄰輥子平行度偏差≤0.1mm/m。對于磨損嚴重的輥子,可采用在線車削修復技術。注意檢查軸承座墊片的磨損情況,每次檢修應保留完整的平行度檢測記錄。
四、液壓系統(tǒng)壓力測試
使用數字壓力表檢測各扇形段液壓缸的保壓性能,在額定壓力下保壓30分鐘,壓降不應超過5%。同步檢查液壓鎖閥的響應時間,正常值應在50-80ms范圍內。
五、常見問題解決方案
針對扇形段跑偏問題,建議先檢查基礎螺栓緊固狀態(tài);出現(xiàn)輥縫不均勻時,重點檢查液壓缸同步閥;定期使用內窺鏡檢查扇形段框架焊縫,預防結構性開裂。每季度應進行一次全面激光對中校準。
通過系統(tǒng)化的測量與維護,可使扇形段使用壽命延長30%以上,同時降低鑄坯表面缺陷率。建議建立數字化檢測檔案,實現(xiàn)預測性維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