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生產流程中,堆取料機懸臂的位移監測直接關系到設備安全與生產效率。懸臂結構的動態變形量若超出閾值,可能引發物料撒漏甚至結構損傷。本文將解析三種主流監測方案的適用場景與技術特點。
激光位移傳感器:高精度非接觸監測
采用激光三角測量原理的傳感器(如LK-G500系列)可實現±0.05mm的測量精度,特別適合高溫、多粉塵的鋼廠環境。其500Hz的采樣頻率能捕捉懸臂振動細節,但需注意避免強光直射影響光路穩定性。
拉繩式位移傳感器:大行程經濟方案
對于懸臂回轉半徑超過20米的工況,LWH系列拉繩傳感器性價比突出。不銹鋼繩設計可承受10萬次以上的伸縮循環,但需定期清理軌道積灰,避免鋼絲繩卡滯導致的測量誤差。
傾角+GNSS組合方案:全域形變監測
通過安裝雙軸傾角傳感器(±30°量程)配合北斗定位模塊,可構建懸臂三維形變模型。此方案特別適用于沿海鋼廠應對臺風工況,但需注意電磁干擾對GNSS信號的影晌。
選型建議:
1. 常規作業優先選擇激光傳感器(預算允許)
2. 老舊設備改造可考慮拉繩傳感器+振動補償算法
3. 臨海鋼廠推薦采用傾角+GNSS冗余設計
實際部署時應結合PLC系統設置三級報警閾值(70%/85%/95%位移限位),并每季度進行傳感器標定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