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鍋爐、航空航天發動機等極端高溫環境中,傳統硅基傳感器會因材料熱失效而無法工作。耐高溫傳感器芯片的核心突破在于基礎材料的創新——碳化硅(SiC)以其3.2eV的寬禁帶特性,在800℃環境下仍保持電子穩定性,其熱導率高達490W/mK,遠超硅材料的150W/mK。
氮化鋁陶瓷基板通過流延成型工藝制備,熱膨脹系數與碳化硅芯片高度匹配(4.5×10??/℃),避免了熱循環導致的界面剝離問題。實驗數據顯示,采用AlN封裝的結構在1000次熱沖擊測試后仍保持98.3%的可靠性。
金鍺(Au-Ge)共晶焊料在400℃高溫下形成氣密性封裝,其剪切強度達到32MPa,遠超傳統錫銀焊料的8MPa。這種封裝結構能有效阻隔高溫氧化性氣體對芯片電路的侵蝕。
通過分子束外延技術在碳化硅表面生長氮化鎵異質結,使溫度傳感單元在保持精度的同時,將響應時間縮短至0.05秒。某型號航空發動機測試表明,該芯片在850℃燃氣環境中連續工作2000小時誤差僅±1.5℃。
當前研究聚焦于金剛石/碳化硅復合襯底,其熱導率可達2200W/mK。采用激光燒結技術的氧化釔穩定氧化鋯(YSZ)涂層,正推動傳感器工作溫度向1200℃邁進,為超高溫工業檢測提供全新解決方案。